外国语学院师生协力推进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教学工作

发布者:王笑一 | 发布时间:2022-03-16 | 浏览次数:51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总体工作部署,外国语学院线上教学全面开展。3月14日,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均有序、平稳开展。教师精心准备教学材料,根据每门硕士研究生课程的特点,从学习内容、辅导材料、课后练习、教学方式等方面,全面、科学地安排教学,确保疫情期间教学平稳有序开展。

外国语学院朱骅教授当日的网络授课课程“海洋生态文学”重点关注环境主义与生态主义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 “环境的”与“生态的”溯源 、环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区别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 、唯发展主义与生态发展观等4个部分。理论讲解环节之后,3名研究生分别作了阅读报告,一位解读了王诺的《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中的相关章节,一位解读了胡志红的《西方生态批评史》中的相关章节,一位就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论文作了梳理对每位研究生的汇报,朱骅都做了进一步提问和拓展,并结合习近平主席有关环境保护的讲话,开展相关课程思政,加深研究生对生态批评和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理解。


副教授陈橙为MTI翻译硕士研究生讲授“校内翻译实践”。当日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时事热点和翻译技能结合起来开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为未来专业译者应如何翻译不同体裁和表达不同话语态度的文本。通过精讲《纽约时报》最新发表的文章,并结合当下国内国际时事热点,分析了北京冬奥会运动员谷爱凌如何跨越地缘政治的分歧。大家在展示各自译文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内容、选词造句、篇章结构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同样丰富和精彩。


教师杜盛斌为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讲授句法学”。当日的课程按计划有序开展,重点讲授生成语法学基础入门理论。该门课程的授课核心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生成句法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了解基本句法学概念后能够任意目标语言进行自主的句法分析。比起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线上课程采用研讨的形式展开,从整个授课效果来看,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题任务都进行了充分预习,并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展现出较好的研讨效果.充分的授课准备加上勤勉认真的学生,使得网络授课也能发挥出不输于现场授课的效果。


教师吕占军老师为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讲授的“西方文明史”。当日的课程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师生研讨话题梳理西方文明主要发展脉络之后,引导大家思考西方文明的“前世”对“今生”的影响以及中、西方文明间的相似相异之处,进而培养同学们逐渐掌握从历史文化影响的视角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遨游在古今中外文化的知识海洋中,其乐无穷


副教授杨德民MTI翻译硕士讲授翻译工作坊(海洋译丛系列翻译案例专题)”。当日的线上授课过程充分体现工作坊特色,引入海外高校研究生教学模式,融翻转课堂的理念于课堂教学。课堂运行以课下小组合作的翻译实践成果为依托,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工作坊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翻译实践环节的反思和心得,深度探索问题的根源,细研所得所获所学。师生共同研讨,深入浅出的工作坊运行模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冰冷的屏幕传递着学习的热情。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一起穿过疫情的阻挡,共赴学习的春天!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