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助力“四新”学科建设和交叉学科课程系统建设,打造中国特色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于2022年5月启动了“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2023年11月19日上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邀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据分析实验室副主席Patrick Houlihan教授为学院研究生进行了一场以“ChatGPT背后的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原理”为主题的讲座。这是我院继5月27日参加《语言起源和语言学习》学术讲座课程之后,第二次参与国际前沿学科高水平学术讲座课程。
Patrick Houlihan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同时还涉及Python、Pyspark、MongoDB等编程语言的研究。Patrick Houlihan教授现任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专业,同时还是哥伦比亚大学数据分析实验室副主席,拥有上百篇在软件系统涉及和数据分析领域的论文,其中有半数被视为领域内的标准应用指南。在商业领域,Houlihan教授还受聘于CaliberMind公司,该公司目前是美国排名前十的B2B客户数据服务平台。同时,Houlihan教授本人拥有超过14年的半导体行业专业咨询经验,主导的咨询工程数额逾5亿美元。
在本场讲座中,Houlihan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从研究生开始的学术生涯和商业历程,以此为起点展开,带领大家回顾了GPT系列产品的演进历程,从技术框架、基本技能和其语言模型与其他语言模型的对比等方面,全面分析了ChatGPT的成功因素,同时阐述了现有ChatGPT模型的优点和缺点所在,解释了其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在模型复杂程度和训练策略等方面的优化。接下来,Houlihan教授继续向大家展示了生动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并站在实际应用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其他如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等核心技术,以及ChatGPT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如语言翻译、文本生成、代码开发、智能客服、情感分析等方向的广泛实际应用。通过Houlihan教授的细致生动的讲解,与会师生全面了解了ChatGPT背后的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原理,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对相关的内容也产生了更为深厚的兴趣。
讲解结束之后,针对研究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有关ChatGPT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个人隐私安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文化偏见、人工智能的未来前景和虚拟教育领域的问题等等,Houlihan教授一一做了详尽的回复和探讨,解答了研究生们的疑惑。在最后,Houlihan教授勉励在座的诸位研究生,在一个最好的创新时代,不要害怕、不要害羞,要睁眼看世界,通过自学的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认知框架,丰富自己,同时,还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
此次国际前沿学科高水平学术讲座给学生们提供了解技术前沿和专家交流的机会,拓宽了研究生们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思路。同学们对Houlihan教授的讲解产生了共鸣,深表赞同,同时,对ChatGPT背后的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原理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撰稿 摄影:杨晨乐宁,申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