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与1950年相比,目前工业捕捞船队航行距离增加了一倍,但每公里的渔获量仅为65年前的三分之一。
西澳大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联合开展的“我们身边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项目组的研究人员绘制了自1950年以来工业渔业的增长和扩张图。他们发现,少数国家为船队提供大额补贴,从而主导了全球工业捕捞,全球海洋捕捞海域面积所占百分比从之前的60%扩大到了如今的90%。
西澳大利亚生物科学学院大卫•蒂克勒(David Tickler)是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他表示,“全球大部分国家主要在当地水域开展捕捞作业,而中国台湾、韩国、西班牙和中国大陆对渔船和燃料进行大额补贴,鼓励其渔船从本国港口出发,到数千里以外的海域开展捕捞作业。”
尽管捕捞水域范围在不断扩大,这些船队以及排名前20的其他渔业大国的渔获率却大幅下降,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每1000公里超过25吨降至2014年的约7吨。总体而言,这20个国家的渔获量达6000万吨左右,占据了全球工业渔获量的80%。
蒂克勒称,“这些数据表明,现在每捕捞一条鱼,需要燃烧更多的燃料,花费更多的时间。捕捞量不断下降,这一现象令人担忧,工业渔业很难达到之前的渔获量,无法可持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研究人员还发现,工业渔业扩张的历时性变化在东南亚、非洲、南美洲以及南亚次大陆沿岸和群岛水域表现得最为明显。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我们身边的海洋”项目首席研究员丹尼尔•保利(Daniel Pauly)是该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他认为,“目前只有极地水域还未进行渔业开发,但这种持续的渔业扩张和无节制的捕捞行为最终会导致那些未开发水域的渔业资源也被消耗殆尽。”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补贴工业捕鱼船队只会加剧渔业资源的浪费和不可持续利用。西澳大利亚大学“我们身边的海洋—印度洋”分项目的负责人德克•蔡勒(Dirk Zeller)也是该报告的共同作者,他认为,“这些数据似乎表明,我们已经达到了渔业扩张的物理极限。工业渔获量在1996年达到了顶峰,自此以后,新鱼类种群的发现速度远远跟不上现有资源量的下降速度。”
该项目的参与者,西澳大利亚大学海洋实验室的负责人杰西卡•米欧维格(Jessica Meeuwig)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显而易见,“我们必须意识到,若希望渔业继续造福人类,就必须停止过度捕捞,给海洋一些时间和空间休养生息。”
研究报告来源:
David Tickler, Jessica J. Meeuwig, Maria-Lourdes Palomares, Daniel Pauly, Dirk Zeller.Far from home: Distance patterns of global fishing fleets.Science Advances, 2018; 4 (8): eaar3279 DOI:10.1126/sciadv.aar3279(该参考文献照抄,不用翻译)
翻译:高富贺
编辑:邰庆燕
审校:邰庆燕、邹磊磊
文章来源:sciencedaily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