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2018年报告》指出,得益于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全球渔业产量和水产品消费量均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但同时,鱼类产品还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且许多鱼类种群由于过度捕捞面临资源衰退的困境。
报告显示,全球渔业产量在2016达到历史最高,约为1.71亿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约占总数的47%,若剔除非食用部分(包括制作成鱼粉和鱼油的部分),则约占53%。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捕捞产量波动不大,而水产养殖则是水产品市场供应量得以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2001至2016年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年增长率为5.8%,高于其他主要的粮食生产部门,但并未能达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时期开创的历史最高年增长率。
注:本图由粮农组织“2018年捕捞和水产养殖状况统计”(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发布,显示的是1950-2016年间世界渔产量状况,其中蓝色部分为养殖产量,黄色部分为捕捞产量。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JOSÉ GRAZIANO DA SILVA)评论说:“自1961以来,全球水产品消费量的年增长一直是人口增长的2倍,这表明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在实现粮农组织“建立一个没有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世界”的目标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渔业资源现状
调查显示,现阶段处于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鱼类种群比例呈下降趋势,由1974年的90%下降至2015年的66.9%。相比之下,现阶段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鱼类种群的比例则由1974年的10%增加到2015年的33.1%,其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增幅最大。
中国是渔业产量最大的国家。2016年之前的渔业数据显示,中国的渔业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但是中国的渔业“十三五”规划则明确了逐步减少渔获量的政策,预期该政策会导致在未来几年中国的渔获量将显著减少,预计至2020年年产量减少500万吨以上。
注:本图由粮农组织“2018年捕捞和水产养殖状况统计”(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发布,显示的是1975-2015年间未遭受过度捕捞以及正遭受过度捕捞的海洋鱼类种群的比例,其中蓝色部分为未遭受过度捕捞的海洋鱼类种群,黄色部分为正遭受过度捕捞的海洋鱼类种群。
亚洲水产品市场发展是世界水产品消费总量显著增长的主要原因
1961年,欧洲、日本和美国共占世界鱼类消费总量的47%,但在2015年,该比例已经下降到20%。2015年,全球鱼类消费总量为1.49亿吨,其中,亚洲的消费量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二(消费总量约1.06亿吨,人均消费24公斤)。这一转变是由渔业行业结构变化所致,与亚洲国家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有关,还有一个原因是,世界上较成熟的鱼类市场与其他日益重要的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的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显著差距。
粮农组织对渔业产量和水产品消费的预测
在《粮农组织2018年报告》中,粮农组织预测,到2030年以前世界渔业产量和水产品消费将呈现以下主要趋势:
•世界渔业产量、消费量和贸易均将增长,但增速将逐步放缓。
•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将继续增长,虽然较过去增长速度放缓,但预计足以填补供需缺口。
•表面上水产品价格将上涨,而实际上则呈下降趋势,但仍会保持高价。
•各地区的食用水产品供应量将增加,而非洲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下降,这将引发粮食安全方面的问题。
•鱼类和渔产品的贸易量增长速度预计较过去十年将放缓,但渔产品出口份额预计将保持稳定。
编译:李越
审校:许焕荣、邹磊磊
文章来源:Fishsite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