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以下简称“粮农组织”)启动一个出版项目,该项目历时18个月完成。《2018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也是该出版项目下的出版物。该渔业和水产养殖报告旨在为决策人员、民间社会及以渔业和水产养殖为生计的群体提供有关捕捞业、水产养殖业和相关政策问题的全面客观的全球概览。
2018年报告重点阐述渔业和水产养殖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对目标实现进展加以衡量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报告指出内陆和小规模渔业的特殊贡献,并突出基于权利的治理对于平等和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性。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粮食和农业是实现全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其中多个目标与渔业和水产养殖直接相关,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 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2016年全球渔业总产量创下1.71亿吨的历史新高,其中88%供人类直接消费。高产量导致2016年人均消费量打破记录,高达20.3千克。自1961年起,世界渔业消费量就保持着两倍于人口增速的年增速,说明渔业部门对于实现粮农组织打造无饥饿和无营养不良世界的目标至关重要。预测2030年全球渔业产量将达到2.01亿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是影响未来预测数的一个重要情境因素。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描绘了一个更加公平、和平且不让任何人掉队的世界的愿景。《2030年议程》还提出渔业和水产养殖助力粮食安全及营养并在粮农组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框架下以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的目标(粮农组织,1995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可持续性的差距;部分原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依存度增加且发展中国家管理和治理能力薄弱。为弥合差距并逐步实现《2030年议程》确立的恢复过度捕捞种群的目标,国际社会应支持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掘自身渔业和水产养殖潜力。
《2018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包括四大部分:世界回顾、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行动、当前研究亮点和展望与新出现的问题。
第一部分世界回顾
2016年,全球鱼类产量达到约1.71亿吨峰值,水产养殖占总产量的47%,如扣除非食用(包括用于生产鱼粉和鱼油)产量,则水产养殖占总产量的53%。2016年,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初次销售总额约为3620亿美元,其中水产养殖产量占2320亿美元。
2016年,1.71亿吨鱼类总产量中约88%(超过1.51亿吨)直接用于人类消费;该比例在最近数十年显著增加。占总产量12%的非食品用途鱼类中绝大部分(约2000万吨)化为鱼粉和鱼油。鲜活或冷藏通常是最受欢迎和价格最高的鱼品形式,在直接供人类消费鱼品中占最大比重(2016年占45%),其次是冷冻(31%)。尽管鱼类加工和流通做法不断完善,在上岸与消费之间的损失或浪费仍占上岸鱼品的27%左右。
2016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包括水生植物)总计1.102亿吨,估测初次销售额为2435亿美元。总产量中包括8000万吨的食用鱼类(价值2316亿美元),3010万吨水生植物(价值117亿美元),以及37900吨非食用产品(价值2.146亿美元)。自2000年起,全球水产养殖已不再保持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10.8%和9.5%)。
2016年世界渔船总数估计为460万艘,自2014年 以来没有变化。亚洲渔船数量最多,共计350万艘,占全球渔船总数的75%。
两年一度的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渔委)会议(作为审议国际重要渔业和水产养殖问题的唯一全球政府间论坛)通过向各国政府、区域渔业机构、非政府组织、渔业工作者、粮农组织和国际社会提出建议和指导,支持《2030年议程》。
第二部分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行动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展现了一个公正和可持续、没有恐惧和暴力、为缔造共同繁荣使人类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实现基于权利、公平、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包容式发展的世界愿景。《2030年议程》不仅呼吁消除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普及医疗(且全程注重性别问题),还要求消除世界各地一切形式的排斥和不平等现象。联合国系统重申致力于将平等和不歧视作为落实《2030年议程》的核心。
2017年可持续发展问题高级别政治论坛(高级别政治论坛)以“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消除贫困和促进繁荣”为主题(高级别政治论坛,2017a),深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1(无贫穷)、2(零饥饿)、3(良好健康与福祉)、5(性别平等)、14(水下生物)和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高级别政治论坛,2017a),并形成一份部长级宣言(经社理事会,2017a)和43份自愿国家审议报告(高级别政治论坛,2017b)。
在粮农组织监管下可持续发展目标14各项指标制定及应用最新情况,具体目标如下:
第三部分当前研究的亮点
目前已确知气候变化会带来水生物种分布改变,且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海洋物种分布边界不断外推,通常是向南北两极延伸,平均每十年度变化的速度及方向(被称为气变速度)在不同模型研究表明分布范围将持续变化(Cheung等,2016),但并非所有变化都可以预测。温延伸72公里;而海洋生境回春时间也在以每十年4.4天的速度提前。
近期证据表明,向两极延伸会造成多数地区的本地物种丰度出现净增长,而热带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却会出现明显下滑(Molinos等,2016);但除气温变化外,物种丰度的格局最终还是要由多种本地因素决定。
预计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多数渔业种群仍会面临可持续范围内最高限捕捞甚或过度捕捞的局面;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故水生食物供给与逐步扩大需求之间的缺口必须由水产养殖来填补。水产养殖有潜力填补水生食物供需缺口,帮助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进而促进《2030年议程》(Hambrey,2017;粮农组织,2017c);但水产养殖的增长也带来诸多问题,包括消耗的资源(如空间、饲料),生产的产品以及外部因素带来的威胁,如气候变化和疾病。
全球种群和渔场记录是欧盟展望2020BlueBRIDGE项目供资的一项举措,旨在促进国际、区域和国家数据提供方使用标准的协调统一,就渔业状况形成标准化的全球图景。全球种群和渔场记录给各个种群和渔场都分配了唯一识别码:带有代码和标签的机器可读的全球唯一识别码和人眼可读的语义识别码。
第四部分展望与新出现的问题
“蓝色增长”是水生资源管理的跨部门综合性创新方法,旨在尽可能增加因使用海洋、内陆水体和湿地而产生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同时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其目标是推动协调管理,实现包容性增长,夯实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社会、经济和环境),促进减少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Burgess等,2018)。
蓝色增长秉持的原则是,水生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福祉的根本 — 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吃的食物,以及我们饮用和种植粮食用的水源。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对全球生物圈的经济价值贡献率超过60%(Martinez等,2007)。认识到这种价值,国际社会开始越来越重视加强经济能力,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提供的服务。
粮农组织于2013年提出蓝色增长倡议,目的是建立整体框架,推动蓝色增长。该倡议加强了现行政策之间的联系,确保各项政策契合《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蓝色增长的全球分布情况:
全球来看,水产养殖在初级(生产)部门提供了约1900万个就业岗位。区域渔业机构正通过多项举措支持各国基于体面工作和社会保护创造就业,具体领域包括技术转让和创新、分享水产养殖适应气候变化的良好做法,自主创业及生物安全。如,改进海洋网箱中鱼饲料的质量和绩效以及运用基于陆地的技术让水产养殖在有利的沿海环境中得到了大范围发展。
“颠覆性技术”是指“尚不精炼且绩效通常不稳定的新技术,仅为少数人了解,也没有经过证实的实际应用”。在渔业和水产养殖部门,颠覆性技术可以给渔民提供更多的信息,让捕捞更加安全(如天气预报)、更为精确(如卫星定位)且更可预测,从而改变传统的捕捞行为。信息收集和安全存储方面的新技术可以改进合规性和可追溯性,进而会极大改善渔业资源管理及可持续性。
预测:2030年全球鱼类总产量达到2.01亿吨
养殖品种在全球鱼类食用消费中所占比例将增加,到2030年达到约60%。
情景:中国政策措施对全球预测的影响
本资讯来自于“联合国粮农组织”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