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航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中心介绍
    • 组织架构
    • 中心成员
    • 研究与学科建设介绍
  • 中心活动
  • 中心发展
    • 中心发展
    • 学生发展
  • 渔业资讯
    • 国际渔业资讯
    • 国内渔业资讯
    • 资料库
  • 研究动态
  • 粮农组织报告
    • 产量分析
    • 贸易分析
    • 市场分析
  • 友情链接
    • 各国(地区)渔业行政...
    • 各国(地区)渔业研究...
    • 国际渔业组织
  • 联系我们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中心介绍
    • 组织架构
    • 中心成员
    • 研究与学科建设介绍
  • 中心活动
  • 中心发展
    • 中心发展
    • 学生发展
  • 渔业资讯
    • 国际渔业资讯
    • 国内渔业资讯
    • 资料库
  • 研究动态
  • 粮农组织报告
    • 产量分析
    • 贸易分析
    • 市场分析
  • 友情链接
    • 各国(地区)渔业行政部门
    • 各国(地区)渔业研究机构
    • 国际渔业组织
  • 联系我们
返回海大首页

厄尔尼诺事件已形成!预计今夏涝重于旱

发布日期:2020-05-29
浏览次数:71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19年11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并持续维持厄尔尼诺状态,连续5个月 Niño 3.4指数的滑动平均值分别为 0.6℃、0.5℃、0.5℃、0.5℃和0.5℃。

根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国家判识标准,已正式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弱)。

Niño 3.4指数和3个月滑动平均指数演变(单位:℃)(注:海温指数的滑动平均值是指本月及上月和下月海温指数值的平均值)

本次厄尔尼诺事件中,热带大气环流对海温的响应主要体现为中部型厄尔尼诺的影响特征,即大气异常上升运动主要在中西太平洋,春季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江南西南部至华南西部、青藏高原大部降水偏多。

受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预计2020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降水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涝重于旱。

未来,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近期演变特征以及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和统计模式综合预测结果,春季之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回到中性状态。

未来需密切监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关注其对我国汛期天气气候造成的可能影响。

延伸阅读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便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拉尼娜现象有时会紧随其后。

文章来源:海洋网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地址: 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上海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国际渔业经济与管理舆情中心
  • 邮编:201306
  • 电话:021-61900703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

国际渔业舆情

友情链接

各国(地区)渔业部门 各国重要渔业研究机构集锦 国际渔业组织
Copyright© 2022 国际渔业经济与管理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