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FA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共同发布了《2020-2029年农业展望》报告。该报告是FAO与OECD合作编写的年度报告,主要对未来十年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农渔产品市场前景进行评估。
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人口的不断增长仍然是主要增长因素,人均粮食支出扩大但在收入中所占比重降低。由于全球饮食结构正在向消费更多动物产品、脂肪和其它食物转变,预计到2020年主食在食品消费中的比重将下降。国家之间不同的收入水平和增长预期,将使未来十年出现不同的营养模式。其中,中等收入国家消费者将实现从主食到更高价值产品的膳食转变,高收入国家有望从动物性蛋白向替代来源转变,以及禽肉和鱼类对红肉(主要是牛肉)的直接替代。分产品来看,报告认为由于中低收入国家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持续扩张,饲料消费将保持增长,同时集约化将继续提高饲料效率。畜牧产量将扩大14%,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从非洲猪瘟疫情中恢复。预计到2024年水产养殖将超过捕捞渔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鱼类来源。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初级农产品消费量预计不会显著超过当前水平,主要因为生物燃料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作用下降,且欧美市场需求量减少。相对于生产,报告认为初级农产品的全球贸易量只会略增,国际货运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总规模。无论是在进口侧还是出口侧,贸易都将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生计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一个运行良好、可预测的国际贸易体系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至关重要。
在区域层面,报告指出亚太地区有41亿人口(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但只有大约30%的农业用地,尽管自然资源丰富,然而资源压力却在增加。该地区正在迅速城市化,目前大约4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预计到2029年城市化率将上升到54%,将有4.45亿人移居城市。未来十年,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印度、越南的年增长率为5%-6%,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报告同时强调,亚太地区前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主要因为持续的贸易冲突尚未完全解决,非洲猪瘟严重影响了中国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猪肉产量。
报告摘要和全文可通过以下链接获取。
https://www.oecd.org/publications/oecd-fao-agricultural-outlook-19991142.htm
新闻来源:粮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