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航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中心介绍
    • 组织架构
    • 中心成员
    • 研究与学科建设介绍
  • 中心活动
  • 中心发展
    • 中心发展
    • 学生发展
  • 渔业资讯
    • 国际渔业资讯
    • 国内渔业资讯
    • 资料库
  • 研究动态
  • 粮农组织报告
    • 产量分析
    • 贸易分析
    • 市场分析
  • 友情链接
    • 各国(地区)渔业行政...
    • 各国(地区)渔业研究...
    • 国际渔业组织
  • 联系我们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中心介绍
    • 组织架构
    • 中心成员
    • 研究与学科建设介绍
  • 中心活动
  • 中心发展
    • 中心发展
    • 学生发展
  • 渔业资讯
    • 国际渔业资讯
    • 国内渔业资讯
    • 资料库
  • 研究动态
  • 粮农组织报告
    • 产量分析
    • 贸易分析
    • 市场分析
  • 友情链接
    • 各国(地区)渔业行政部门
    • 各国(地区)渔业研究机构
    • 国际渔业组织
  • 联系我们
返回海大首页

科学家呼吁采取更多措施保护南大洋的生物多样性

发布日期:2020-11-20
浏览次数:170

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CU Boulder)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版》(PLOS ONE)上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南大洋(Southern Ocean)海洋保护区的面积至少需要增加一倍,才能充分保护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研究报告的作者表示,某国际理事会今年正在审议的提案将大大提高受保护栖息地的种类,维持鱼类种群数量,并增强该地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比于地球上其他的海洋,南极洲拥有一些世界上仅剩的最健康的海洋系统,”该研究报告的作者兼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环境研究专业的助理教授卡桑德拉·布鲁克斯(Cassandra Brooks)表示,“但是南大洋还有许多地区完全没有受到保护。”

许多国际研究表明,世界上10%-30%的海洋应该受到保护。南大洋是环绕着南极洲的海洋,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0%。保护南大洋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南大洋12%的区域被纳入海洋保护区范围。海洋保护区,尤其是禁捕海洋保护区或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允许任何捕捞作业,禁捕举措已经表明可以保护鱼类种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布鲁克斯说,“如果想要使保护区的鱼群种类能够代表南大洋的所有生物,那这个比例还远远不够。”

南极地区有多达10,000种物种——包括鲸鱼、海豹、企鹅、鱼类、珊瑚以及大型的南极海蜘蛛——其中很多物种是南极地区独有的。据科学家所知,这些物种还没有因气候变化或其他人类活动而灭绝。

如果目前《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下正在进行协商的其他海洋保护区提案得到落实,南大洋保护区的覆盖率将达到22%,同时在其40多个独特的栖息地中实现至少10%的代表性。 

布鲁克斯说,“对于海洋科学家而言,我们必须要为后代保留未受人类活动过分影响的海洋,并保证我们可以把这些海洋当做健康系统来研究其遭受气候变化的压力。”

但是南大洋允许小鳞犬牙南极鱼和鳞头犬牙南极鱼的国际商业捕捞,这些鱼以智利海鲈鱼(Chilean sea bass)的名称出售;另外,南大洋也允许磷虾捕捞,磷虾主要用作鱼粉和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片(omega-3 fatty acid pills)的原料。南大洋保护区禁渔率低于5%。

近年来,由于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片的普及以及猪、鸡和鱼类鱼粉饲料的需求上升,磷虾渔业的捕捞压力也增加了,并且有可能持续增加。同时,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压力也在增加。

为了帮助增强这些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布鲁克斯说,“我们确实需要在南大洋设立更大面积的禁渔区。因为南极是属于我们全人类的全球公地。”

变化无常的南极

南极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南大洋存储着世界90%的淡水,推动全球海洋环流并调节全球气候系统。

布鲁克斯说:“地球上所有的系统都依赖于南大洋。由于气候变化,南极洲是全球变化最快的地区之一,它以我们还不了解的方式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

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磷虾的数量正在变化,处于最顶层的企鹅和犬牙鱼也在变化,整个生态系统都在变化。

这些动物大多数都不能迁徙或迁移,因为它们已经处于地球最南端了。

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布鲁克斯和他的共同作者想要知道:现有的南极海洋保护区是否能够成为真正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此,他们研究了南大洋从海底到敞水区的各种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并调查了这些栖息地中属于保护区保护对象或拟保护对象的数量。

他们发现,要使保护措施完全覆盖南大洋的生物多样性,并更好地保护海鸟和哺乳动物,需要执行比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目前提出的保护措施更强有力的措施。这个由26个成员国及组织组成的国际条约组织计划于2020年10月举行下次会议。

布鲁克斯说,采取这些保护措施标志着人类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报告来源:

Cassandra M. Brooks, Steven L. Chown, Lucinda L. Douglass, Ben P. Raymond, Justine D. Shaw, Zephyr T. Sylvester, Christa L. Torrens. Progress towards a representative network of Southern Ocean protected areas. PLOS ONE, 2020; 15 (4): e0231361 DOI: 10.1371/journal.pone.0231361

 

编译:童俊

审校:邹磊磊

文章来源:ScienceDaily网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地址: 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上海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国际渔业经济与管理舆情中心
  • 邮编:201306
  • 电话:021-61900703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

国际渔业舆情

友情链接

各国(地区)渔业部门 各国重要渔业研究机构集锦 国际渔业组织
Copyright© 2022 国际渔业经济与管理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