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几十年来收集的数据,研究人员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捕食者和猎物的关系,从而发现了位于美国东北部海洋不同深度水层的多种生物之间猎食关系的丰富信息。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东北渔业科学中心(Northea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美国东北海域不同生物之间猎食关系的丰富信息。他们仔细研究了17种鱼类、捕食者和猎物的食性,研究结果发表于《鱼类与渔业》杂志(Fish and Fisheries)。
捕食者根据体型大小分为48种,猎物有14种。捕食者包括:大西洋鳕鱼、大西洋鲱鱼、黑线鳕、美洲鮟鱇、绿青鳕、白斑角鲨、美洲拟鲽和美洲黄盖鲽等;猎物包括:饲料鱼、鱿鱼、浮游动物、磷虾、贝类、海蛇尾、楯海胆和海胆等。
该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鱼类食性研究员布莱恩·史密斯(Brian Smith)认为:“我们东北渔业科研中心有着全球最庞大且不间断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开展大规模的鱼类食性研究。我们的研究聚焦于拥有大量捕食者的猎物,这些猎物很普通却很重要。我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填补捕食者的猎物可获得性方面的信息空白。”
捕食者的体型大小、猎物的丰度和密度等因素会影响不同鱼类的捕食模式,海洋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者需要用模型来解释捕食现象。然而,同时针对这些掠食性鱼类捕食习惯的研究很少,这些掠食性鱼类包括食鱼性动物、食浮游动物和食底栖动物等。除此之外,研究者们还研究了这些掠食性鱼类与不同深度的水层猎物之间的关系。
史密斯与其研究报告合著者劳雷尔·史密斯(Laurel Smith)用几十年的渔业数据测试了三个模型,测试数据包括食物和猎物的密度。该数据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东北部大陆架底栖生物调查以及1973年开始的生态系统抽样调查。该数据在此项研究中用以深入研究:
· 东北海域中可供捕食的猎物数量之间的关系
· 不同猎物间的消耗率
· 捕食对象类似的不同鱼类间的捕食模式
根据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大多数鱼类通过改变猎物或者通过在猎物丰度高值时学习捕食对猎物丰度的变化做出反应。鱼类的这种反应机制有利于稳定猎物的数量,食鱼动物大多有这种反应机制。通常在食性比较正常的捕食者身上存在这种反应机制,这样的捕食者包括美洲鮟鱇以及其他常见的较大型的商业渔业鱼类。
然而,无脊椎猎物的高密度表明,食浮游动物和食底栖动物的捕食数量在降低。对于这些动物而言,猎物越多并不意味着猎食越多。研究发现,密集的猎物会干扰食浮游动物,使得它们对浮游动物的摄食减少。这样的食浮游动物包括大西洋鲱鱼、大西洋鲭鱼、较小型绿青鳕、银鳕鱼、白斑角鲨和白鳕鱼。然而,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中,这种食性反应机制很少被关注。
该研究中的食底栖动物包括较小型的大西洋鳕鱼、红鳕鱼、冬鳐、各种体型的黑线鳕、几种种类的鲽鱼等。这些鱼类捕食海底小型的无脊椎动物和中小型鱼类。然而,这些鱼类中体型较大的个体则主要捕食鱼类,并且捕食者-猎物关系也不一样。
该研究成果让我们对海洋不同深度水层的经济型渔业物种的捕食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建模(因为捕食关系可被视为一种竞争,或被视为一种用以直接移除经济上和生态上都十分重要的猎物种类的手段)。优化模型数据输入的同时可以增加我们对大陆架生态学的了解,并有助于做出相应决策促进生态为基础的渔业管理。
编译:俞雯婷
审校:邹磊磊
新闻来源:Worldfishing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