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磷虾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种像小虾一样的生物生长在南极海域,通常被加工成水产养殖饲料,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制作膳食补充剂以及康复治疗药膏。“尽管磷虾的捕捞受到管控,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以防止磷虾以及依赖磷虾为生的其它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r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 AWI)一支由贝蒂娜·迈耶教授(Bettina Meyer)带领的磷虾专家组在发表于《地球及环境通讯》(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如此警告。
南极磷虾(拉丁语Euphausia superba)体长约为五厘米,体色微红,形态似虾,看上去不像是南大洋中第一眼就令人印象深刻的物种。尽管磷虾个头小,但是储量庞大,南大洋中估计大约有300到500亿吨,数量以上千万亿计算。庞大的种群储量意味着磷虾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磷虾是鱼、企鹅、海鸟、海豹以及鲸鱼等捕食性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对磷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挪威、韩国、中国、智利、乌克兰以及日本都在南大洋用拖网捕捞磷虾。捕捞船不仅用传统的渔网进行捕捞,还采用新研发的连续泵水系统进行捕捞,捕捞效率不断得以提升。在至少两个行业的拉动下,磷虾需求量未来可能会继续上升:首先,诸如鲑鱼类的肉食性水产养殖品种的产量不断增加,故而对于鱼粉饲料和海洋副产品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其次,由磷虾油和磷虾粉制成的高价值的医药品和保健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例如,供人类使用的创伤膏和食用的磷虾油胶囊以及宠物食物等。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CCAMLR)成立于1982年,负责管理磷虾捕捞业。该委员会通过科学调查和模型计算来确定磷虾捕捞量和捕捞地点。南大洋大西洋海域的磷虾资源最为丰富,捕捞船队也最多,仅该海域各渔区设定的年最大捕捞量可达62万吨。
而这仅仅是栖息在南极大陆周围海域的部分磷虾的数量。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早就认为,目前确定的磷虾捕捞上限不会对南极海域生态造成严重的危害,但是贝蒂娜·迈耶等磷虾专家则持不同的看法。“到目前为止,磷虾捕捞制度主要是保护磷虾捕食者——这是问题所在”,磷虾专家解释道,“而对磷虾资源储量所造成的威胁的关注度则太少。这是由于我们对这类微型甲壳动物的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太少。”在联邦食品和农业部(Federal Ministry of Food and Agriculture)资助下,贝蒂娜·迈耶和她的同事狄瑞·斯柯尔(Ryan Driscoll)以及她带领的研究小组正在尝试研究这一问题。在一篇新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全球的磷虾专家总结了我们对磷虾的未来感到担忧的原因。
简而言之,在一些海域,各年份的磷虾储量呈波动变化。然而,造成磷虾储量波动变化的原因尚不清楚,并且,目前的磷虾管理也没有据其储量波动调整捕捞量。其次,有可能只有栖息在一块相对较小的海域的一小部分磷虾保障着整个南大洋大西洋海域的繁衍生育。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最新繁衍的磷虾在第一年会迁徙到哪里——这就意味着磷虾种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未来的磷虾亲体和幼体,很可能会遭遇过度捕捞。
2019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决定建立一个新的磷虾管理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f Antarctic Research)成立于2018年,磷虾行动小组(Krill Action Group)是其下属组织,职责是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提供科学建议。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由46个国际成员组成,其中一半为著名科学家,一半为年轻科学家。“我们的目的是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提供磷虾储量、分布以及动态方面的最新信息”,该专家小组组长贝蒂娜·迈耶解释道。
未来磷虾的管理将需要解决磷虾生物学关键领域长期遗留的问题。例如,不同海域的磷虾群体之间是否有联系以及成年磷虾和未成熟磷虾在位置分布和迁徙方面有何不同等。我们也不了解生存环境条件是否是影响磷虾生存好坏的重要因素。南大洋大西洋海域海水正急剧变暖,所以了解磷虾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尤为关键。就气候变化对磷虾种群的影响研究,“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之前的计算模型并没有将气候变化考虑在内,”贝蒂娜·迈耶解释道,“但是如果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生态系统的变化,那么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
贝蒂娜·迈耶和她的同事对于如何收集缺失的信息有一些具体的想法。由于出海科考船的空间有限、数量不多,磷虾专家只能依靠捕捞船队出海进行现场调查。这些捕捞船队可以收集大量的磷虾数据,从而弥补关键的信息空缺。
除此之外,新技术可以帮助磷虾专家完善他们对于磷虾储量及其分布的认知。例如,自动水下滑翔机看上去就像一架小型滑翔机,展翼1.5米,还可配备摄像机、传感器以及测深仪,从而更好地收集磷虾信息。滑翔机可以从水面潜到水下1000米,在水下巡游数月,收集大量数据,有助于专家精确分析磷虾的分布和密度。
另外一个研究磷虾的高新技术是先进的系泊系统,该系统配备了一系列的传感器,以用于探测水质和磷虾密度。这些固定的设备几乎可以全年放置在磷虾捕捞管理的关键地区,收集重要的磷虾信息。我们甚至可以在诸如鲸鱼、海豹和企鹅等磷虾捕食者身上装置具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摄相机和探测器,通过这些装置掌握磷虾信息。
“以上所有这些技术和装置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新信息,从而更好地管理磷虾捕捞业。”贝蒂娜·迈耶说道,她对上述收集信息的方法深信不疑。但是为了了解南大洋更多海域的信息,她认为统筹协调全球研究至关重要:“孤军奋战的科学家是无法回答磷虾研究的所有复杂问题的”。
编译:侯文静
审校:邹磊磊
新闻来源:Worldfishing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