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发现,所有的海鲜中,贻贝、牡蛎以及扇贝受微塑料污染程度最高。
赫尔约克医学院(Hull York Medical School)和赫尔大学(University of Hull)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在2014年到2020年间作了50余次调查,目的是探究全球鱼类和贝类体内的微塑料污染水平。
科学家们也正在探究,被微塑料污染的鱼类和贝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由于废物处理不当,微塑料会被冲刷进水路,流入海洋。
该研究报告的作者伊万格罗斯·丹诺普罗斯(Evangelos Danopoulos)是赫尔约克医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他说:“我们还不能完全了解微塑料对于人体的全部影响,但是早期研究证明,微塑料的确对人体有害。”
“想要了解被微塑料污染的鱼类和贝类对人类健康的全部影响,最关键的一步是要了解人类摄入的微塑料量。为此,研究之初,我们可以观察人类食用的海鲜以及鱼类总量,并且测量这些生物体内的微塑料含量。”
该研究表明,每一克软体动物含有0-10.5个微塑料微粒,每一克甲壳类动物含有0.1-8.6个微塑料微粒,每一克鱼类则含有0-2.9个微塑料微粒。
该研究的最新消费数据表明,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美国是全球最大软体动物的消费国,欧洲和英国则紧随其后。
在亚洲海岸捕获的软体动物受污染程度最高,研究人员表明,亚洲海岸的塑料污染较为严重。
伊万格罗斯·丹诺普罗斯(Evangelos Danopoulos)补充道:“在软体动物的肠和肝脏等部位都发现了微塑料。牡蛎、贻贝和扇贝等海鲜的全部可食用部位都是人们的口中餐,而一些较大鱼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只有部分部位可供食用。因而,了解海鲜和鱼类具体部位的微塑料污染程度以及人类的食用量十分关键。”
预计到2060年,全球产生的废弃塑料会是目前的三倍,达每年155-265公吨。塑料一旦被冲刷进海洋、湖泊和河流,那么就有可能被贝类、鱼类以及海洋哺乳动物摄入体内,最终转化为微塑料。
研究指出,应该统一规定微塑料污染的测量方法,以便将不同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人员称,我们仍然需要全球各地的更多数据,用于探究不同海洋、海域和水道中的微塑料污染情况。
编译:侯文静
审校:邹磊磊
新闻来源:Sciencedaily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