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际渔业经济与管理舆情中心邹磊磊和卢洁老师参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南极治理”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旨在研讨新时期中国参与南极治理的路径和方式。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来自于国内各高校及研究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薛桂芳教授作了开幕发言,她回顾并展望了中国的南极治理参与,指出随着对南极权益的重视,各国均致力于通过科研进步、地缘优势等参与南极治理,中国需在南极治理参与方面体现中国特色,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很好的抓手,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智慧的体现,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该思想与南极治理之间的互动值得各个从事南极研究的专家进行深入思考。
研讨会共有三个议题。议题一为气候变化与南极治理,由来自复旦大学法学院的陈力教授主持。其中,中国海洋大学陈奕彤老师探讨了《巴黎宣言》和南极体系协商会议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互动,认为《巴黎宣言》促进南极地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二为南极海洋保护区与中国视角,由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的刘惠荣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曾聪老师以科学视角探讨了超大海洋保护区的选划标准和行动,并结合南极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的划定分析其面临的管理挑战。邹磊磊老师则就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设定的谈判过程分析了南极权益诉求对南极治理带来的困扰。议题三为中国理念与南极治理,由来自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杨剑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王婉潞老师分析了中国参与南极治理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思考,浙江大学王森老师则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南极治理中的内涵与定位。
与会专家在研讨中一致认为,南极参与和南极权益维护息息相关。现阶段,中国的南极参与主要包括南极科考和南极磷虾捕捞,为了更实质性参与南极治理,中国需积极参与南极治理的机制构建。
(供稿:外国语学院国际渔业经济与管理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