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副教授乔瓦尼·斯卓纳(Giovanni Strona)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通用的宏观生态学机制,呼吁全球重新调整生态保护战略。
“要真正了解全球变化对自然种群产生的影响并找出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生物相互作用进行阐释。我们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这样做可能会揭示重要的反直觉机制,”斯卓纳说道。
研究人员整合了9000多种鱼类的鱼群分布和生态特征的庞杂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他们构画了数以千计的关系图描述全球礁石区的珊瑚和鱼类、捕食和被捕食鱼类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他们还量化了各个礁石区内鱼类对珊瑚的依赖程度。这一分析结果证实了斯卓纳及其同事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另一篇研究报告中的研究结果:整体来看,每个珊瑚礁海域的珊瑚减少都会对该海域约40%的鱼类造成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越远离人类活动的海域,鱼类对珊瑚的依赖性越强。这意味着,在偏远珊瑚礁海域的鱼类种群可能最容易受到珊瑚死亡产生的级联效应的影响。
容易受到严重影响的地区
在偏远海域,珊瑚礁死亡所引发的潜在级联效应会带来严重的风险,研究人员想查明,这种风险是否会抵消偏远海域鱼类种群因远离人类活动而获得的福祉。
“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适用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新型风险评估框架。该框架将当地的过度捕捞和污染等人为因素、气候和环境变化等全球因素与生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风险相结合,”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全球变化和保护实验室(Global Change and Conservation Lab)主任马尔·卡贝扎(Mar Cabeza)说道。
该风险评估框架表明,如果将生态依赖性考虑在内,鱼类种群的灭绝风险与其栖息地的偏远程度之间不会如预期那样呈负相关。
“例如,鱼类对珊瑚礁的依赖关系对鱼类种群造成的风险与当地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鱼类种群带来的风险几乎如出一辙。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不管距离人类活动多远,鱼类种群都面临着风险,”斯卓纳说道。
卡贝扎表示,“这些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与相关性可能不仅仅适用于岩礁鱼类,同时也表明了偏远的礁石区并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避风港,反而可能是生态特别脆弱的地区”。
研究报告来源:
1.Giovanni Strona, Pieter S. A. Beck, Mar Cabeza, Simone Fattorini, François Guilhaumon, FiorenzaMicheli, Simone Montano, OtsoOvaskainen, Serge Planes, Joseph A. Veech, ValerianoParravicini.Ecological dependencies make remote reef fish communities most vulnerable to coral loss.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 DOI: 10.1038/s41467-021-27440-z
2. Giovanni Strona, Kevin D. Lafferty, Simone Fattorini, Pieter S. A. Beck, François Guilhaumon, Roberto Arrigoni, Simone Montano, Davide Seveso, Paolo Galli, Serge Planes, ValerianoParravicini.Global tropical reef fish richness could decline by around half if corals are lost.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21; 288 (1953): 20210274 DOI: 10.1098/rspb.2021.0274
编译:张华贸
初审:李晓萌
终审:邹磊磊
新闻来源:ScienceDaily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