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午,春天的阳光洒在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丁字湾海面上,波光粼粼。随着潮水涨起,10多条渔船满载新鲜的蛤蜊返回白马岛渔港码头,渔民们忙着将大量蛤蜊转运上岸,一时间,码头上呈现出一派春鲜丰收的景象。连日来,随着气温攀升,青岛多地的蛤蜊养殖区陆续收获,每天数十万斤蛤蜊抢鲜上岸,成为今春海鲜市场的主要美味。这几天,即墨丁字湾海域两万多亩蛤蜊开始进入收获季,渔民每天根据潮起潮落忙碌捕捞,平均每天约有6万斤蛤蜊上岸。
交易场面十分热闹
花蛤蜊喜欢生活在营养丰富的泥滩中,位于即墨和海阳交界处的丁字湾海域泥滩中,就有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正是各种贝壳类小海鲜生长的天然家园,因此,当地渔民在这片滩涂上养殖蛤蜊的历史已经有半个世纪。
3月20日中午12点,在田横镇白马岛码头,随着潮水上涨,一艘艘满载蛤蜊的渔船由远及近,在岸边等候多时的收购商则站在岸边翘首以待。在离岸边还有几米远的浅滩,渔船关停马达后,渔民身着水衣,跳下渔船将一兜兜刚刚收获的新鲜肥美的蛤蜊背上岸。
“今年的蛤蜊个大匀称,个个肥嫩。”渔民王寿习打开网兜,拿出几个又大又肥的蛤蜊介绍道。前来收购蛤蜊的南方客商看到今年收获的头茬蛤蜊后也赞不绝口。记者注意到,不到半个小时,一条条捕捞蛤蜊的小渔船陆续在即墨丰城白马岛码头靠岸。20多名渔民一边忙着卸船,一边互相分享着今年的丰收喜悦,交易场面十分热闹。
渔民张明山一边忙活一边说,捕捞蛤蜊的时间要根据潮流而定,这几天中午涨潮,就需要提前6到7个小时出海,赶在涨潮前上岸。据介绍,渔船每次大约要在海滩上捕捞7个小时,差不多一条船能收获5000多斤蛤蜊。一袋蛤蜊有上百斤重,在泥滩里挖10多分钟,就能收获满满一袋子。
王寿习介绍,捕捞蛤蜊是一个辛苦活,一条船上至少要安排6名渔民,采用特制的钯子网和两杆高压水枪捕捞。由于丁字湾的泥滩比较厚,蛤蜊生长在泥滩下约10厘米处,退潮时,渔民驾着船随着潮水来到泥滩上,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里,将特制的钯子网放进泥滩,两名渔民将形状酷似一个口袋的钯子网张开,由另外两名渔民操作高压水枪,对准泥滩不停地打压冲水,让藏身泥滩下的蛤蜊浮起来后进入“口袋”。
连日来,即墨田横镇丰城雄崖所几个渔村出海作业的渔船,每天大约捕捞回6万斤蛤蜊。
蛤蜊亩产超万斤
渔民王寿习介绍,今年蛤蜊每亩产量超过万斤,最高亩产达到1.2万斤左右,这是疫情过后迎来的第一个丰收季,每斤的批发价格也比去年同期偏高不少。码头收购价5元起步,品质好、个头大的批发价高达10多元一斤。算算账,引进的蛤蜊苗每斤2元左右,当天蛤蜊的收购价是每斤5元以上,除去苗种等成本,一亩蛤蜊纯利润能达到两万多元。
即墨蛤蜊养殖区主要分布在田横、丰城等近海滩涂海域,养殖规模有5万多亩,其中丁字湾有两万多亩。
“青蛤”成南方“鲜霸”
在青岛地区,除了即墨区田横镇丁字湾海域有蛤蜊养殖外,田横岛、胶州、红岛沿海地区也有蛤蜊养殖,但规模都不如丁字湾海域,“个大饱满”是外地收购商对丁字湾蛤蜊的评价。在即墨田横镇白马岛码头上,几车挂着安徽和福建牌照的海鲜冷链运输车,正在把一袋袋当地蛤蜊装上车,当天晚上运到福建、连云港等南方海鲜市场。
一位福建收购蛤蜊的客商介绍,现在南方蛤蜊还没有上市,而青岛即墨养殖的蛤蜊就已开始大量收获,所以市场需求比较大,为此他们来到即墨收购当地养殖的蛤蜊运输到江苏等地销售,即墨地区蛤蜊品质匀称、肉质鲜美,也非常畅销。
来自连云港的一名海鲜商贩介绍,他们当地海鲜市场上的蛤蜊主要来自青岛沿海,红岛和即墨的蛤蜊占了很大比例。为了保证蛤蜊的新鲜度,当地许多商家都是直接和青岛渔民养殖户预订,渔民根据订单出海捕捞。从现在一直到七八月份都是蛤蜊大量上市的季节,平均一天从即墨丰城、田横运往各地市场的蛤蜊数量就超过了20万斤。
渔民介绍,即墨东海的蛤蜊,八成左右都运到了福建和连云港等地,随后被商贩运往南方市场。
| 延伸 |
蛤蜊苗八成来自福建
据了解,随着蛤蜊需求的逐渐增大,青岛天然生长的蛤蜊苗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每年都有养殖户专门从南方等地大批量购买蛤蜊苗,运回本地区进行放养增殖。福建莆田是我国蛤蜊育苗基地,全国九成蛤蜊苗都来自莆田,只是因生长水质、滩地环境不同,被运往各地养殖的蛤蜊会有大小、口味的不同。
据介绍,即墨丁字湾的蛤蜊八成是从福建引进的蛤蜊苗,在这里生长一到两年才能收获,还有一部分则是从辽宁拉回半成品,在丁字湾养殖半年多时间后捕捞。据了解,即墨丁字湾、田横湾和胶州湾东北部,滩涂面积广阔,陆源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加之周边海域水质优良,养出的蛤蜊壳薄肉鲜,十分美味。
文章来源:渔业界